传承千年的故事:探索中华精神

发布时间:2023-08-02   来源:网络   阅读:2027

近日,北京科技大学豫文一心实践团十名成员一同前往洛阳偃师文化馆采访“玄奘传说”传承人董煜焜老师和“蔡伦造纸传说”传承人李向阳老师,“玄奘传说”和“蔡伦造纸传说”分别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洛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队成员在活动中认真聆听两位老师的讲话,从中探索中华精神。


(董煜焜老师分享他与玄奘传说的故事)


(李向阳老师分享他与蔡伦造纸传说的故事)


(队员聆听传承人的故事)

探访“玄奘传说”


(玄奘传说简介)

玄奘原姓陈名祎、洛阳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董煜焜老师在吴承恩诞辰会议上曾表明,玄奘是小说《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但不能把唐僧看作玄奘——《西游记》中的唐僧优柔寡断、是非不分,而真正的玄奘果断勇敢、坚韧不拔。


(玄奘取经画像)

玄奘历经19年,走过110个国家,取得真经,这件事至今还对中印友好关系有深重影响。

揭秘“蔡伦造纸传说”

蔡伦造纸技术早已失传,但“蔡伦造纸传说”仍然在偃师一带流传。

蔡伦自幼家庭贫苦,但好学勤奋,十三岁入宫当太监。当他在造纸河旁看到见蚕妇缫丝漂絮后,竹簟上尚留下一层短毛丝絮,揭下似缣帛,可以用来书写,从而得到启发,造出植物纤维纸。1978年,蔡伦被美国评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第七名。

李向阳老师说:“蔡伦是宦官,但不能只把他看作宦官,他对世界的影响几乎不可超越。”

非遗存在的问题


(两位老师指出非遗存在的问题)

两位老师都指出了非遗传承断代问题严重,由于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之间喜好不同,导致非遗传承具有隔阂,很难对非遗文化进行代际传承。同时非遗传承也需要创新,改变传播手段,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非遗文化。

两位老师认为传承非遗文化对传承人来说不仅是一种荣耀,更是一种责任,传承人有必要把他们传承下来。而作为新一代青年的我们,更应该学习“玄奘传说”及其背后百折不挠的精神,学习“蔡伦造纸传说”及其背后勇于创新的精神。